尊龙凯时官方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胜景>>正文内容
  • 古城台儿庄之胡氏庄园遗址(泥沟镇夹访村)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在古城台儿庄北约12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武兼备、远近闻名的村子——夹访(枣台线公路泥沟镇);她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鲁南大地上,熠熠生辉。 
             夹坊村名的由来依据《峄县县志》记载:金明昌年间在平地两坊陇子之间建有教堂房产三处,故称夹坊;在此之前应该就有人家居住,可追溯至1500多年前的五代十国,因为村子中间有一条古老的河流——茅茨河,它的上游三公里处就是古老的晒米城遗址,史料记载:当年梁武帝萧衍从故乡兰陵郡征集了大批军粮,沿茅茨河船运粮草逆流北上支援前线抗击北魏军队,不料途中遇险船翻粮倾。军士们将粮袋打捞出水,就势将粮食摊在岸西的两座古城基台上晾晒,西城台晾麦,东城台晒米。二台遂为世人看重,口碑相传,称之为“梁王晒麦城台”“梁王晒米城台”。村子北面至今还留有一座清朝嘉靖年间修建的石桥。村子西边遗存着1912年建成的陇海铁路支线临(城)枣(庄)台(庄)铁路路基,遥想当年那轰隆隆的火车,曾经前后响彻村子三十多年(1946年为阻止国民党反攻鲁南被民众而拆毁)。“插花庙、柳泉头,一溜巫山彭银楼;南北洛,赛银窝,比不上夹访茅茨河”这是流传在台儿庄地区的几句顺口溜,同时也是对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的夹访村的真实写照。明末清初有胡氏家族从外地迁入,后又有黄氏家族迁来,于是村子里就形成胡,黄两大地主势力家族,并建成各自的庄园,外有围墙和炮楼,内有家丁护卫巡逻。随着租种田户,外来户,逃避灾荒户的增多,夹访村逐渐形成了规模,村子里五花八门的行当也衍生出来,前夹访、腰街,后夹访和窑屋连成了一个大村。

              清末,胡氏地主在自己的庄园里建起了私塾学堂,后来就走出来一位历史学家胡绳武教授。胡绳武,1923年10月出生在胡氏大院,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四川绵阳国立六中毕业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史地系(后改为历史系),大学期间,胡绳武除刻苦攻读外,政治上还追求光明靠拢中国共产党,加入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1948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该系讲师,副教授,解放后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1975年调到北京文物出版社任副总编辑,1981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任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是国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历史学家。他先后编写了《辛亥革命史》等一大批学术著作 ;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学术界的中坚力量,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里担负着重要职务。同一时期,村子里又先后涌现出了杨,胡两家以练习少林拳为主武术世家,就像电视连续剧剧《霍元甲》的中霍、赵两家一样,他们各自广受门徒,传授武艺,但是,赵家的故事是虚构的。夹访的杨、胡两个少林拳世家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两家特别和谐相处、武德为先,几十年相安无事。特别是杨秀山大师最为出名,他是少林拳第28代正宗传人,青年时代常年在外护镖,从天津卫至沧州,沂州(今临沂),连云港再到南京;武艺高强,被人们美誉为“双掌镇东海”;后在沂州一带传授教徒,门下弟子不少;他的第三子少林拳第29代传人杨佩武大师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年轻时曾在南京国术馆出任武术教练,后来回归故里以教拳收徒为生直到八十高龄,门徒颇多,主要分布在苏鲁豫皖的黄淮海一带,为少林拳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贡献。胡家少林拳也走出了胡纪曾,胡纪厚两位武术大师,他们曾在六,七十年代参加过山东省的一些武术比赛并获奖;旗下门徒也为数不少。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夹坊村西南角的铁路旁圈起了一大片高地,建起了一座大炮楼来维护铁路秩序,并在沿线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日本鬼子的残暴行径激起了村民的愤怒,一些年轻人纷纷站了起来,有的参加了国民党的抗日武装,许多人更是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八路军一一五师下辖的运河支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李浩带领的运河支队小分队在滕楼庙会袭击鬼子,在泥沟火车站偷袭鬼子货运和客运车队,刘文成15岁参加八路军,国民党员夏聋子单人单刀夜袭鬼子炮楼、、、、、、日本鬼子被村民们大无畏的气势吓得整天龟缩在岗楼里不敢出来,直至后来他们举手投降。

             解放战争期间,村里先后有两位热血青年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氏地主一家在解放军的隆隆炮火中匆匆逃往外地,有人说跑到了台湾,有人说到了香港,有的人还传说他们一家死在半路上,音信杳无。解放后,黄氏地主的房子全部被分给了穷苦的老百姓。胡氏地主庄园也被改为学校,供四邻八村的适龄小孩读书学习,古城台儿庄北面的许多村庄的适龄青年在此上过学,读过书。学校也成为村里的文化娱乐中心,唱大戏,放电影,开群众大会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俨然成了村子的“大礼堂”。七十年代初期,学校里住进一位北京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知识青年下乡)——韩民三老师,他在枣庄第十七中教高中;他的对象于老师在这个学校里教书;他们俩在这个院落里一直生活了十多年,许多的小学生都在下课时到他们家里讨要水喝,于老师就热情招待。小学校一直被使用到八十年代,后来又在村中部盖起了一座新学校,房产才被归还给了胡氏后人。九十年代后期,杨氏少林拳传人杨廷彦自己筹措资金在枣台公路边盖起了一座气势不凡的武术学校——夹坊武校;于是,夹坊村有了一文一武两所学校共同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在当地被传为一段佳话。

             夹坊村人才济济,英才辈出。最早参加革命的李浩同志先后在枣庄一中,枣庄师范学校担任主要领导工作。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在外参加正式工作人员近百人,科局级以上干部有二十多人,有的还担任了区、市级领导干部;还有从事保安,武术教练的也有数十人之多;每一年村里都会有学生考入高等学府和武术院校,崇文尚武之风经久不衰。

             夹访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奇人物故事足以和电影《白鹿原》中的“仁义村”——白鹿村相媲美,夹访村里对许多的真人真事更是超出作者陈忠实对小说的描述。期望着将来有一天有人能把夹访村的原有面貌与历史复古(利用新农村改造的契机、恢复重建古村)让她成为古城台儿庄旅游的又一“亮点”,也真诚希望有作家把夹访村真实具有的“一个千年的古河道村庄,一座百年老铁路的兴衰,两个武术世家的和谐相处,两家地主庄园的土地利益之争,两个政党之间的民心聚拢,两个民族之间的生死较量、、、、、、”为背景原型的力作横空出世!(照片均为现存村中胡氏庄园遗址,据他们的后人讲,这栋老房子有着近200年的历史)(刘成才)

                                                                                                                                           (古城台儿庄网专题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专题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