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千年银树寺? ???????? 在古城台儿庄北约十公里处,有一个村庄曰滕楼村,村子旁有一条小河叫茅茨河,听当地的老人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座庙,因庙的旁边有一棵银杏树,故称为银树寺。据说,这座庙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带着好奇,今年中秋过后,我们几个人决定到这座古庙去看一看。 ?????? ?车子绕了几个弯,终于来到了滕楼村。下了车,我们四处张望,却没有发现庙在什么地方,找了好半天,忽然一个同行的人说:“看,那可能就是银树寺了,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片开阔的庄家地里有一个高高的土台子,土台子上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树的旁边座落着孤零零的几间瓦房,只有几根红色的抱柱能让人看出这是一座庙,庙的前面是用砖砌的一个非常简陋的香炉子。看到这里,我不禁大失所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古庙吗?和我们想象中的银树寺相差太远了,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凡庙宇,都应是红墙灰瓦,香烟缭绕,经声悦耳。而这里却大门紧闭,香炉里残留着少许冰凉的香灰,看来有好长时间没有人来烧香了。 ? ???????? 正当我们心灰意冷准备返回的时候,从旁边来了一位六十来岁的老人,上前主动给我们搭话:“你们是来看银树寺的吧?”看见有人给我们说话,我忙说:“是啊!是啊!”和我们同行的当地人李长平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这位陌生人,“这下可好了,我们正愁找不到你呢!”长平哥一边说着一边给我们介绍:“这就是滕楼村的孙景平居士,他就负责银树寺的管理工作,就让他给我们当向导吧!”于是我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老人:高高的个子,非常清瘦,浓密的头发向后梳着,偶尔有几根白发夹杂在里面,看上去就有一种仙风道骨。 ? ????????????孙居士把我们引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家就住在庙的旁边,是三间很简朴但又非常整洁的瓦房,各各个样的野花开满了房前屋后,房子的旁边栽着很多柿子树,由于刚到中秋,树上的柿子还很青,上面好象结了一层霜。大门的右侧还用水泥砌了一个方形的池子,池子里养着几棵莲藕,高大的青青的荷叶随风摇摆,整个小院显得清新脱俗。 ??? 一棵柿子树底下放着一个小方桌,我们在旁边的凳子上坐下,孙景平向我们讲述了银杏寺的故事。 ? ??????? 这座银树寺建于什么朝代,人们不得而知,不过,这里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却足以证明这座古庙经历年代的久远。南北朝时期,银树寺里有一个叫智公的和尚,足智多谋,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泥沟镇地处平原,地势低洼,在南北朝时期,这里经常发生水灾,每逢灾荒,这里的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当地官员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阻挡洪水的侵袭,老百姓怨声载道。为了治住水患,让老百姓过上安心的日子,智公和尚经过考察,终于想出了一个治水的办法,他带领导庙里的僧众及当地百姓开挖河道,让洪水沿着河道流入大江大河,打那以后,这里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梁武帝萧衍知道这件事后,亲自到银树寺来拜见智公和尚,并拨专款重修扩建庙宇,此后,银树寺的香火日渐繁盛,梁王拜智公的故事也就流传致今。 ? ??????? 智公带人开挖的那条河至今还在银树庙的旁边静静地流淌着,名字叫茅茨河。据同行的李兄讲,这茅茨河还有一个名字叫踏歌河。为什么叫踏歌河呢?传说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发现一条与大运河相通的南北走向的天然河段,就是现在的茅茨河。茅茨河水面宽阔,水流平稳,又与东西走向的大运河相连接,隋炀帝想,如能将茅茨河疏通,在其北端修筑一个码头,筑建一处存物台,这其不是件既能拓展运河里程,又能方便当地运输的好事?于是,隋炀帝就下令把茅茨河与大运河疏通,同时还在茅茨河的北端拐弯处修筑了一个码头和一处很大的土台子。这处土台子就是现在的晒米城遗址,其作用,是为了晾晒被雨淋或受潮的粮米,同时也是为了从当地征集的财物进行存放,以便在码头上装船。 ? ??????? 码头和土台子竣工后,隋炀帝率领文武百官、皇后嫔妃乘船从大运河转茅河来到码头,与筑城的兵士、民工以及当地百姓,在土城东南、银树寺后举行盛大的庆祝大会。为了一场大型歌舞表演——踏歌舞,就在舞台的中央开挖了一段旱河,把河底整平夯实,并灌上香油,撒上稷子(一种外壳硬滑的粮食),以起到润滑作用。旱河挖完后,一场大型歌舞表演——踏歌舞就开始了。隋炀帝站在旱龙舟的船头上,文武百官扮作水手在船上摇橹,划桨。并挑选了五百个童男童女,赤身裸体,在前面拉纤,最可气的是隋炀帝让他们一男一女隔开,小女孩在前边退着走,小男孩在后边朝前拉,正当他们使劲拉的时候,隋炀帝抽出宝剑,砍断纤绳,拉纤的童男童女呼啦啦全被摔倒,于是小男孩就趴在了小女孩身上,喜得隋炀帝哈哈大笑,文武百官和众百姓见状,无不气的咬牙切齿。由于隋炀帝荒淫无道,激起民愤,据说这次隋炀帝下扬州就再也没有回来。后来人们就把这段旱河称为踏歌河,时间长了当地人们就习惯地将踏歌河称为“踏河,”至今泥沟镇吉东村东的那块地的名字还有人叫它“踏河。” ? ?????? 听孙景平介绍,这座银树寺曾三易其名,它最早的名字叫“银树寺”,因庙的右后方有一棵银杏树而得名,原来的那棵银杏树,也于几百年前枯死,现存的一棵银杏树是在原树的根部次生出来的一棵子树,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五代时,银树寺改为“三清观”,为道教场所,民国二十一年重修,名字恢复为“银树寺”。文革期间,银树庙被造反派破坏殆尽,只剩下一处地基和那棵银杏树,二零零八年,当地群众为纪念银树庙和智公和尚,集资修建了现在的银树寺大殿。 ? ??????? 孙景平十分注意银树寺文物的保护工作,给我们讲完银树庙的故事后,他又神秘的告诉我们:“我带你们再看两样东西。”我们跟着他一起来到了他的厨房,他用手一指,说:“你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看,原来是一块石碑的上截,上面刻着精美的二龙戏珠的图案,已经被他砌到墙里去了,看样子象是皇帝御赐的石碑。问他下半截在哪里,孙景平说他也不知道,全被文革时给破坏了,他能保留这半截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怕人偷,所以把它给砌到了墙里。看完这块石碑,孙景平又带着我们看另一块石碑,这块碑躺在一户人家的山墙旁边,上面用塑料布缮着,看来是怕有人破坏才保护起来的。我们掀开塑料布一看,原来是民国二十一年重修银树寺时立的,上面刻着重修银树庙的碑记。上面写着:峄之东南二十里,有三教堂一所,……,五代萧衍曾在此驻足,……。根据历史记载,萧衍是南朝人,为梁武帝,并非石碑上所记的五代人,也许是撰写碑记的人笔下有误吧。?站在银杏树前,我心里感慨万端,好象又值身于几千年前那个香火繁盛、人声鼎沸的庙宇之中了。(本站记者:王光辉 侯敬华 杨成骏) (古城台儿庄网专题部编辑) ?? 上一篇:台儿庄:古运河上“秀水舫”[ 01-25 ]下一篇:台儿庄战史陈列馆 (古城台儿庄)[ 03-20 ]
|